建设原则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地理课程及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设计地理专用教室时遵循如下原则:
1.根本任务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在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在社会需求方面,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展示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多元需求
应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分析其发展的多元需求。学生层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教师层面,目标是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推进学校深度教研,进行学科课程建设,教学改进,考虑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以及资源建设等;学校层面,主要涵盖了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声誉提升等多个方面。
3.设计要求
应重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教师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形成系统、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入地理领域先端的科技成果,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4.功能要求
地理专用教室需落实地理观察、地理观测、地理演示、地理实验和制作等实践与应用要求,使地理教学不再是抽象和理论化的,而是变得生动、直观和具有实践性。
要求能够满足地理教育教学要求,方便学生熟悉、接触与操作常规地理教学仪器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学会运用地球仪和数字星球系统来定位并获取有关人、区域和环境的信息;会使用和构建地图;学会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图表技能来呈现地图和图表中的证据;学会选择和使用间接证据——卫星遥感影像和其他资料(仪器、模型、标本等)来进行学习;学会使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动态变化信息,掌握运用3S 技术处理、呈现和分析地理证据;了解如何创建虚拟真实的三维地理空间环境,分析地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