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行进


队列行进





操作说明:

先慢慢地转动手轮,再用合适的速度转动手轮,观察现象。


产品简介:

展项由转盘、行走人偶模型、频闪灯装置等构成。转动转盘,频闪灯闪烁,会看到一段连续的队列行进的动画。 


视频演示:


原    理:

科学原理: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但光的作用结束后,大脑中视觉形象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停留 0.1 至 0.4 秒,这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圆盘旋转时,姿态各异的小人重复出现,大脑中一个人物图像还未完全消失,下一个稍微有差别的人物图像又出现,多组图像在大脑中叠加,从而给人以动作连贯的假象。此时当闪光灯的闪烁频率与小人的运动频率一致时,两者达到相互融合,我们就看到了人物的定格图像。这样在“视觉暂留”和闪光灯的共同作用下,一幅幅定格图像就形成了小人行进的连贯动作。电影和动画片都以此为原理拍摄制作。

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

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主要是由于人眼的生理特性造成的。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上时,感光细胞会吸收光并形成感光色素,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感光色素的形成和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并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因此,当物体快速运动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之前的影像还会暂时停留在眼前,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

应    用:

视觉暂留现象的应用

视觉暂留现象在生活和艺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电影‌: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就是基于视觉暂留现象。通过快速切换一系列静态图像,人眼会将这些图像连续起来,形成动态的画面。

‌动画‌:动画的制作也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现象。通过快速播放一系列静态图像,人眼会将它们连续起来,形成动态的效果。

‌走马灯‌:这是中国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之一。走马灯通过快速旋转的图像,利用视觉暂留现象创造出动态的效果。

视觉暂留现象的历史背景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并应用在走马灯上。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进一步证明了视觉暂留现象的存在和应用。


«    2025年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208
  • 页面总数:208
  • 分类总数:13
  • 标签总数:30
  • 浏览总数:68803
友情链接
最近发表

PowerBy PHP + MySQL Copyright © 2019-2080 @TT 老陶工作室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