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入笼


飞鸟入笼





操作说明:

1、快速转动转轮;

2、观察笼中小鸟飞翔的动态画面。


产品简介:

展项由飞鸟飞翔剪影模型、栅格状鸟笼模型、手动转盘、防护罩和光源组成。转动转盘,可以看到原本在笼外面的鸟飞到笼里面了,并处于飞翔状态。 科学原理: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但光的作用结束后,大脑中视觉形象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停留 0.1 至 0.4 秒,这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这件展品将小鸟飞翔的连续动作分解成一幅幅动作连贯的静止画面,随着“鸟笼”快速旋转,大脑中暂留的影像会填补鸟笼栅栏所带来的视觉空白,于是人眼便会看到小鸟飞入笼中。这也是电影的原理所在,任何一段影像资料都是由许许多多幅连贯的画面组成的。不过因为画与画之间的时间间隙很短,让我们很难察觉。找一找,旁边还有哪些展品利用了视觉暂留现象?


视频演示:

原    理:


飞鸟入笼的科学原理主要基于‌:ml-search[视觉暂留现象]。视觉暂留是指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要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即使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仍然会保留0.1到0.4秒左右。这种现象使得快速切换的画面能够在人眼中重叠,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连续效果。‌

具体来说,飞鸟入笼的玩具或装置利用了这一原理。通过快速旋转一个转盘,转盘上分别绘制了鸟和笼子的图像。当转盘旋转时,鸟和笼子的图像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暂留,使得观察者看到鸟似乎飞进了笼子里。这种视觉效果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使得画面在大脑中重叠,形成了一种错觉。

视觉暂留现象‌是指光对视网膜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然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原理主要涉及人眼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处理过程。‌

‌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当光线进入眼睛,通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感光细胞感受到光线并转换为神经电流,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光线消失后,视觉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保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现象的应用‌:视觉暂留现象是电影、动画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基础。例如,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就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使得一系列静态图像快速切换,形成连续的动态画面。

‌视觉暂留现象的时间范围‌:视觉暂留现象通常持续0.1到0.4秒左右。当物体快速运动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这段时间。


应    用:

视觉暂留现象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的拍摄与放映、动画制作、光栅动画、费纳奇镜等。

‌电影和电视‌:视觉暂留现象是电影和电视播放的基础。当外界物体从视线中移开时,视觉信号会在视网膜上停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后像”。电影和电视的播放速率正好符合“后像”停留的时间,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流畅的动态影像‌。

‌动画制作‌:视觉暂留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画制作中。通过快速连续地展示一系列静态图像,可以创造出动态的效果。例如,光栅动画和莫尔条纹动画都是基于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的‌。

‌光栅动画和费纳奇镜‌:光栅动画是一种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的动画形式,通过将一系列图像切割成细条并快速旋转,观众可以看到连续的动画效果。费纳奇镜(Phenakistoscope)也是一种基于视觉暂留原理的玩具或装置,通过快速旋转带有连续图像的圆盘来展示动画效果‌。

‌日常生活娱乐‌:视觉暂留原理还被应用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娱乐设备,如走马灯和费纳奇镜等。走马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灯具,通过快速旋转的灯笼内部图像,展示出动态的效果。费纳奇镜则是一种简单的动画装置,通过旋转带有连续图像的圆盘来展示动画‌。



«    2025年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网站分类
搜索
文章归档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208
  • 页面总数:208
  • 分类总数:13
  • 标签总数:30
  • 浏览总数:68803
友情链接
最近发表

PowerBy PHP + MySQL Copyright © 2019-2080 @TT 老陶工作室研发